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清留学生 > 第十四节 昔年辋川拂袖去

第十四节 昔年辋川拂袖去(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报名的事情是在杭毅教授的陪同下完成的,毕竟这是人家的地盘,俗话说的好“朝中有人好做官”,为什么容易做官?不就是因为在漫漫官途上会有个引路人吗?同理,在这里依然如此。

耶鲁学院实行住宿学院制,除了极个别情况大学四年所有的学生都会在学院居住,而大一大二的学生更是会强制住在宿舍,大学新生刚刚入校之后就会被随机安排住进各个宿舍楼里。

现在杨彦昌刚刚告别好心的杭毅教授,正站在这座最高处也只有三四层,充满了佐治亚风格的砖石制建筑下啧啧称叹,这完全把自己当年大学时代的宿舍楼给比没了,不过要是能通电联那就完美了,某人心中美美的坐着白日梦。

除此之外,唯一让他不满意的就是在这一年耶鲁学院仅仅招收男生,所有整座学校几乎就不到任何靓丽的风景线,这让某位对于从上辈子的好友那听来的,关于美国不分男女混住的豪放宿舍生活的憧憬泡了汤。

杨彦昌拿起自己的行李兴致勃勃就进了大楼。

创办一家新闻公司显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杨彦昌和莉莉商量了半天,一致认为还是收购一家报社进行改造来的简单,毕竟记者和线人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

在莉莉临走的时候,虽然膝盖上的疼痛依然折磨着她,但是,这个漂亮的姑娘却是春风满面,浑身充满了力量,她要在接下来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一家合适的报社,为杨彦昌和她自己的公司铺平道路。

“这是我和杨共同的事业!”莉莉想起早些时候给自己细心处理伤口的那张脸,心里莫名的有些悸动,两年来已经有不知多少的才俊想要追求这位美人,但是自己为什么没有答应呢?莉莉红着脸,暗暗轻淬。

70年,一所名为“大学学院”的学校在康涅狄格州成立,这是一所以使青年“可以学习艺术和科学……为教会和国家服务”为目的建立的学校,最初也只有0位受托管理学校的牧师从他们藏书不多的图书馆里拿出40本书作为建校的资本,但是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所学校一直没有固定的校舍,它的学生被迫分布在康州的其他几个城市学校中学习。

这样窘迫的情况持续到76年,十多位委托人投票表决,终于,这所学校搬迁到了小镇纽黑文。两年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官员伊莱休·耶鲁先生向这所教会学校捐赠了9捆总价值562英镑2先令的货物、47本书以及英王乔治一世的肖像和纹章,从此,为了感谢耶鲁先生的捐赠,学校正式更名为“耶鲁学院”。

这个名字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所以,认真说起来,杨彦昌一直按照后世的习惯把耶鲁称呼为大学,其实并不正确,在这年头这所综合性学校的官方名称应该是耶鲁学院才对。

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如井喷一样爆发,美国社会在短时间内的飞速进步带动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耶鲁也在逐渐扩大,从y之间的转变正在进行中,人们对这所学校的称呼也更加宽容,这也是为什么杨彦昌三番五次提及耶鲁大学而没有被人指正的原因。

耶鲁大学在幼童们的心中有很高的地位,因为他们最敬爱的容大人就是在这儿毕业的,47年容闳随布朗牧师赴美,50年他被耶鲁学院录入门墙,54年作为首个在美国取得学士学位的容闳顺利毕业。

这一次再加上百多位幼童第一个考入的学校就是这里,无疑更是锦上添花,所以在杨彦昌还没有入学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耶鲁生涯必将不会孤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