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大唐农圣 > 第404章 慰问工人

第404章 慰问工人(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但理论培训,始终是理论培训,此前完全没做过这行的工人们没有一两个月的实际操作,对于各道工序还不能很熟练的上手,容易产出不合格的东西,这就是制造业在初期,累积经验必须要经历的一些过程了。

“很好,若是所有的车间都能运转起来,我大唐士兵,将人马俱装铁甲,天下还有何人敢与之匹敌。”

李世民的梦想是好的,不过,作为比较务实的大臣,马周得让他保持清醒。

“陛下,冶炼厂是很难做到全部运转的,除非矿石开采的速度,提升十倍以上。”

闻言,李世民一愣道,“不是已经让你们拍卖矿场,让民间自行组织开采了么?”

早有准备的马周在李世民和一干大臣们走入了冶炼车间后,便介绍道,“陛下,整个冶炼厂开始生产之后,会有八个冶炼生产车间,分别对应不同种类的需求,产出钢铁料,每一个生产车间,都有五十个大熔炼炉子,每天的产量,预计可以达到十万斤。”

十万斤,也就是五十吨左右,日产量五十吨的话,除去一些休浴日,年产量差不多就是一万七八千吨的样子,以此前大唐冶炼业年产量差不多五千吨的产量来算,光是这一个冶炼车间运转起来,就等于将大唐钢铁总产量翻了三倍左右。

八个车间,差不多就是二十几倍,加上善阳那边冶炼作坊的增加,总产量差不多具备超越历史上宋朝时期的能力,不过,实际上却还需要很多年才能做到那么高的产量。

因为,有焦煤炉子,有冶炼车间,你没有那么多工人,没有那么多矿,也是枉然。

以大唐目前的采矿能力,就算在采矿量比较大的夏秋两季,能让三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已经算是极限了,那么总体产量,差不多能达到原先的十倍多一点,这就足够目前大唐各方面需要使用钢铁的地方使用了,毕竟,大唐没有宋朝时期的人口那么多,产能过剩的话,只会导致它廉价外流。

据他之前收到的消息,矿场可是卖出去不少,为朝廷回笼了不少资金,两千多万贯的军购款,至少有四分之一,会从卖矿产的收入里面出。

“回禀陛下,矿场是卖出去了一些,可产量,一时半会还不能有效的放大,普通老百姓的采矿技术很有限,另外,冬季寒冷,运输方面,也不是很好解决。”

说到采矿技术,李世民又把目光看向了孙享福,在大唐高官中,也就他一个人是技术流的。

当然,这只是在目前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如果未来大唐要建造更多钢筋混泥土建筑,那么,这个产量就算再翻十倍,也未必够,后世随便一家钢铁上市公司的产量,都是这个数字的很多倍,也没见把这个国家的基础建设完备到很高的程度,实在是这个国家太大,人口太多了,就算把矿石都开出来,也未必够,后世也是大量的依赖进口矿石,才能缓慢推进基建项目。

当李世民和所有大臣们看到那些在这个时期来说比较巨大的冶炼炉子,和听到马周报出来的这个数据的时候,都是惊叹的,一天产出十万斤钢铁料,这可是以往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你们已经开始试炼过了吗?产量可准确?”

“每个炉子架设好之后,由老冶炼工试炼了一炉,按照熔炼时间和成铁数量来算,是没有问题的,只是目前没有足够多的熟手冶炼工人能够同时将所有炉子操作起来,还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让此前招募的学徒工实际操作,春节前,第一冶炼车间就应该能运作起来。”

现在已经十一月份了,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马周之所以把时间说的宽裕些,是因为与冶炼车间配套的锻造车间也有人手不足的问题,虽然冶炼作坊所采用的灌钢技术,是南北朝时期綦毋怀文发明的新式炼钢法,可以减少反复折叠锻打的次数,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