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大唐农圣 > 第496章 儒生论政

第496章 儒生论政(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待得汪通的长篇大论说完之后,孙享福比较客气的出言称赞了几句,又笑着向大家道,“其它人,还有什么自己的意见吗?都可以出来畅所欲言的。”

见汪通得到了孙享福的肯定,其它人也就不含蓄矜持了,在汪通没有说到的方面,开始进行了各项补充。

有说,边镇外族百姓不可过度参与军事的。

有说,应该快速促进边民易风易俗,与汉人百姓看齐的。

也有说,迁汉民百姓充实边镇,迁边镇少数民族,胡人部落,充实关内的。

是故,学生以为,在不知道边界在哪里的情况下,朝廷首先要做到的,是提升中枢的力量,当边臣掌管了一百万百姓,十万军队的时候,朝廷中枢,要掌握一千万百姓,一百万军队,数以十倍之,如此,就不会出现权重于边,对中枢产生威胁的情况了。”

汪通说到这里,众多学子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中央集权,能防止边镇地方势力叛乱,这几乎是儒生当家之后,必做的一件事情,宋明时期,就是如此,将数十万禁军,全部放在京师,让皇帝,保持对地方边镇的绝对军力优势。

然而,这些儒生,并不是后世来的人,所以,他们不知道地方边镇武备松懈,可能带来的后果。更不知道,安逸兵的战斗力会下降的很快的道理,都不需要多长时间,只要一两代人过后,整个国家的武备,就会变的不堪一击。

因为,古代的战争,是以冷兵器,面对面厮杀为主,那些在安逸生活下新成长起来的兵,连打架的经验都没有,更加没有说和别人生死搏命的经验了,基本上只要建国初期的老兵老将一死光,国朝军队的战力,就会快速的退化到及格线以下。

而且,安逸的生活,还会让那些士兵们越来越怕死,越来越不愿意为国家卖命,这就出现了像宋朝明朝中后期,几十万军队,干不过几万辽人,女真人,甚至装备稀巴烂的倭寇的情况,那可不是经济实力不够,武器装备不够先进,或者人口基数不够的原因,纯粹是因为民间百姓,缺乏了与人拼命的勇气和精神。

几乎都没有什么新意,是朝廷诸公,早就想到了的一些法子,直到大家都说的差不多了,周务学才再度向孙享福拱手行礼开口道,“如果我大唐,边镇,就是中枢,中枢就在边镇,那便不会存在边镇生患的情况了。”

闻言,孙享福略微有些惊讶的看向了周务学,他这句话的意思,在后世,可是有一句名言来概括的,那便是“天子守国门。”

用后世一些史学爱好者的话来说,若是宋明时期的华夏民族,没有丢掉汉唐时期的尚武风气,哪里会轮到那些少数民族出来叫嚣,更加不会有外国列强的出现。

儒生当国,必重权谋荒废武备,这就是孙享福看到的问题。

汪通的发言,并不是到此为止了,显然,他对于国家的政治,是下了一番功夫专研的,又道,“如今我大唐军力强横,接连平灭周边恶邻,即便是比之前汉朝鼎盛期,相差亦不远矣,然,汉以强兵苛政治诸夷,其结果就是,并不能长久,我大唐,不可复前汉之错,当广施教化,推行仁政······”

儒生必讲的东西,孙享福没有多少心思听,到这里,他就已经知道汪通的深浅了,这个时期的人,受限于历史沉淀的知识量不够足,只能用秦汉时期的一些教训,来分析眼下的事情,能到汪通这个境地,已经算是难得了,他的目光,却是看向了最先提出这个问题的周务学。

只见他一副淡然的表情,好像在耐着性子等汪通说完的样子,孙享福便知道,他心里,恐怕是有不同的见解,广施教化,推行仁政,说的倒是轻巧,大唐,现在面向汉人群体的教化,都还没能完全推开呢!真正要做到汪通说的这些,还长远的很,有些不切实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