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65节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65节(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王安石却已经反映过来了,轻声道:“范文正公昔年在杭州亦有此举。”

范文正公正是庆历朝名臣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之后被贬至杭州,当时曾遇饥荒。范仲淹当时便叫来杭州的诸佛寺主首,告诉他们:“饥岁工价低廉,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杭州诸寺便大兴土木,雇佣了许多工人。

这时赵顼也明白了,吐出四个字:“以工代赈。”

明远含笑点头,顺手送上一顶高帽:“天子英明。”

他本来想说“看不见的手”的,话到嘴边,还是改了一个稍微古雅些的吐属。

他这话说的本有道理,又有前一阵子汴京粮价波动的例子在,此刻显得格外信服。连赵顼都连连点头,口中喃喃地重复着:“无形之手,无形之手……”

王珪是与座之人中最尴尬的,他的建议被一名名不见经传,甚至刚刚才“买”了个官身的小郎君驳倒了。王珪飞快地思考,想要找到可以驳倒明远的论点。

很快他就想到了,于是王珪开口:“然而各地道路运输不便,自古有‘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之说,若是粮商不愿将粮运至河北之地,又该如何?”

明远心想:这位王副相还真是太小瞧这个时代里商人的力量了。海上风浪难道不是比陆上运粮的困难更大?海商们不还是乐此不疲地一船一船将有利可图的商品运出海去?

后世人们给这种用基建投资来拉动消费、惠及民生的做法冠上了“凯恩斯主义”的名头,但在宋代,这种做法在庆历年间就已有了。

但明远的建议并不只是这么多:“除了赈济受旱的灾民之外,亦可借此机会大大改善河北的交通。”

河北与契丹接壤,一向是边防重地。万一北方有变,朝廷需要将兵源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北方各军事重镇。若是借赈济的机会,好好改善一下河北的道路基础,正是一举两得之事。

“修建道路之法,亦可以参考‘汴京-山阳’、‘汴京-扬州’两条公路,可以由各商户入股集资修建。如此,不需朝廷出钱赈济,河北受灾之流民亦可以以工换粮。相应的,在那附近,贸易、饮食、工匠、劳力……尽可以兴建道路而为生……”

但他正等着王珪问这个问题。王珪一说完,明远赶紧向上首的赵顼与王安石一拱手:

“陛下,相公,我另有一建议——万一这旱情持续,明年需要赈灾,请朝廷下旨,在黄河以北各府之间,允许商户集资修建高速公路。”

“修建公路?”

偏殿里坐着的人都多少吃了一惊,没能马上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

王珪的思路还在刚才的论题上,他皱着眉头道:“到需要赈灾的时候再修路,这……佛脚是否抱得太晚了一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